发布日期:2024-12-04 22:05 点击次数:87
今年以来,清洁电器增长态势较好,凭借两位数的增幅,成为家电大市场重要的增长引擎。奥维云网推总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清洁电器234亿元,同比增长11%。清洁电器零售量1901万台,同比增长17.9%,而此前被洗地机挤压的扫地机器人领涨清洁大盘。国内,扫地机器人销售额94.6亿元,同比增长19.7%。在前三季度便达到近百亿规模,品类全年将较往年预计将有着不小的增长。
据南方+记者了解到,本届论坛以“智能化时代的解决方案”为主题。东软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刘积仁博士在开幕论坛演讲中谈到,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和应用普及,计算能力和网络愈加强大,数据和算法不断丰富,应用场景持续进化,人类社会已经从信息化、数字化阶段进入到智能化与数据价值化时代。过去以支持流程有序为追求的精准信息化投资开始走向平缓,以生存和发展为目标的价值创造时代已然开始。在智能化时代,数据和智能不断催生解决方案走向生成式,创造出更多新的数字化物种。解决方案成为城市新基础设施,成为城市资源的挖掘者、聚合者和展现者。智能化时代的解决方案也是数据价值的表达方式,成为一种服务,并更加强调生态的构建。此外,智能化时代,传统的用户正从信息技术的使用者,转变为新生态和新商业模式的创造者、新价值的创造者。
随着全球创新产业链的动态调整,以科技创新为支撑,面向未来的产业,正成为各国各地应对国际博弈的关键武器。
据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预测,广东将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14万亿的省份。在区域创新能力上,广东也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第一。如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当好排头兵?是摆在广东面前的必答题。
2024农历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深圳召开,“聚焦科技创新”“谋划未来产业”“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等表述高频亮相。
南都记者注意到,自年初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号角后,广东加速布局,抢占产业科技浪潮制高点。经记者不完全梳理,截至目前,广东省级层面发布了不下十项政策,推动新质生产力催生成型。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来,生物医药、商业航天、光芯片等多个产业行动方案接连“上新”,锚定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齐头并进,制定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在今年9月底,广东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要瞄准七大领域,构建未来产业发展体系。未来产业的布局,让我们得以洞见一个未来的广东,正呼之欲出。
产业:
谋划“高新”,剑指“未来”
未来产业,关乎未来竞争力。“未来网络”“通用智能”“生命与健康”“低碳能源”“先进材料”“未来空间”“量子科技”,这是《行动方案》为广东未来产业谋划的七大赛道。
近年来,当广东未来产业版图还未成型时,市场早已萌动。
低空经济产业链长,其产业链涵盖了研发制造、基建服务和维修保障等多个领域,具备与新能源、人工智能等产业融合发展的诸多可能,应用范围极广、市场潜力巨大。
2024年,广东吹响了竞逐低空经济第一省的号角。在《行动方案》中,低空被视作亟待开发利用的“未来空间”,而低空经济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广东未来产业的代表之一。
在研发和供给端,广东企业独占鳌头。大疆、亿航、小鹏等科技企业专注整机研发和智能制造,市场表现亮眼、订单不断。而全球首个获得适航“三大通行证”的载人无人驾驶eVTOL航空器、全国首个“低空+轨道”空铁联运项目也均在广东诞生。
据《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等资料显示,到2026年,广东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占全国市场近三成。
健康与长寿,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广东未来产业的蓝图,在聚焦空间深度的同时,也瞄准了生命的长度和质量。
2024年10月,广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广东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并召开发布会,列出38项任务举措,旨在解决广东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发展中的卡点堵点难点。
高效、低毒、小剂量,是生物医药相较于传统化学合成药物的优势特征。我们所熟知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都是生物医药领域衍生的治疗技术。而从产业视角观察,生物医疗产业涉及生命科学、工程科学和医学等多个研究和应用领域,集群式发展优势显著。
“2023年,广东省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实现营收6638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广东省医疗器械产业规模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省委统战部部长王曦在上述发布会上表示,广东进一步谋划发展基因技术、细胞治疗、AI+生物医药、合成生物学、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新领域新赛道。
而在对应的“低碳能源”“通用智能”“未来空间”“材料先进”等领域,今年以来,广东省的政策布局堪称全面。
2024年6月至10月,广东也相继出台了《广东省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广东省加快推动光芯片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30年)》等重磅政策,谋划“高新”,剑指“未来”。
布局:
时间线与空间图
未来产业在广东,将是怎样的一幅图景?在时空布局上,《行动方案》给出了答案。
在时间线上,广东培育未来产业有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2027年和2035年。
到2027年,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建成一批未来产业高水平创新平台载体,打造一批未来产业场景示范,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创新企业,未来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基本形成,未来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
到2035年,未来产业全过程创新链基本完善,形成一批引领科技前沿的未来产业标杆性产品和服务。在未来网络、通用智能、生命与健康等领域,形成若干全球领先的未来产业集群,成为全球未来产业创新策源中心和发展高地。
可以见得,《行动方案》对这两个节点需要完成的任务,作了区分:2027年的关键词是“突破”和“国际影响力”,而2035年的关键词则是“引领”和“全球领先”。
即在培育未来产业的时间安排上,广东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2027年取得关键领域技术上的突破,并形成在相关产业的国际影响力。以此为基础,再用8年左右的时间,即在2035年时,在上述领域实现全球领先。
而在空间布局方面,《行动方案》提出了“两核”“双廊”等构想。
“双核”,即以广州、深圳两大一线城市为核心。
由于广州、深圳科技资源和人才储备丰富,研发能力强大,制造业基础雄厚,且拥有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光明科学城和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核心产业载体,故而被赋予了“核心引擎”“全球未来产业发展引领者”等角色。
“双廊”,是以广深港、广珠澳为主轴的未来产业科技创新走廊。
作为经济特区的深圳和珠海,分别背靠香港和澳门,在聚集国际高端创新资源、促进高水平产业创新协同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而广州作为“双廊”的交汇点,则成为了构建开放型未来产业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的重要一环。
发展未来产业,其他大湾区城市也各有分工。其中,佛山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未来智能终端;东莞的移动通信、超导材料,惠州的智能无人系统、先进核能,中山的光计算和可见光通讯,江门的先进金属和肇庆的新型储能,都是各自重点发展的关键领域。
此外,对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在绿色氢能、新型储能、先进核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深海空间等众多细分领域,也承担起了大湾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任务。
落地:
中试“变现”,金融“输血”,考核“松绑”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是科技创新的关键,也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基础。
无论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未来产业创新发展,都必须解决“四链”衔接的问题。今年以来,通过发布相关配套政策,广东为科技创新驱动下的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舒适的温床。
创新链和产业链之间的高效转化,需要现代化中试平台的参与。
中试是产品大规模量产前的中间试验,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产业,被称为“放大的实验室,缩小的生产线”,对科研成果从高校走进企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成功跨越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至关重要。
今年6月,随着《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实施意见》印发,广东中试平台建设按下“加速键”。该《意见》提出,到2027年,将初步实现中试服务能力对广东省主要产业领域全覆盖。这意味着,中试服务未来将成为广东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大量的中小企业将因此受益——创新成本降低,创新动力提升。
在产业链和资金链之间,金融起到了“输血”“造血”的作用。
有资金、资源的投入,才会有科技创新成果。资金和资源哪里来?这无疑需要金融的有力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
2024年2月,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结束后不久,广东就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助力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被外界称为广东“科技金融15条”。有专家认为,广东率先出台政策促进科技创新和金融融合,提高了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对广东未来产业发展起到了金融支持的作用。
而在资金链和人才链之间,考核指标和容错机制如何制定,是一个业界难题。
广东拥有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和从事科技创新的企事业单位,是职务科技成果的产出高地。而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时常会让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为难——在转化过程中,成果定价过低或不能转化,就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而当成果定价过高时,市场的投资意愿就会降低,“国有资产闲置”的问题又摆在面前。
为应对此困局,广东今年下发了《广东省深化职务科技成果管理改革实施方案(2024—2027年)》和《广东省高校和科研事业单位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认定工作指引(试行)》,旨在化解高校和科研事业单位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中“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的问题。
“这两份文件是我们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抓手和可操作细则。”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月琴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述两份文件旨在打通政策法规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她说,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优化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束缚高校和科研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的“看得见的粗绳子”已基本解开。
采写:南都记者 朱唯信
制图:沈淑婷配资APP排名
上一篇:配资平台开通 东吴股指每日观点 | 市场情绪回暖,三大指数集体反弹,股指逢低做多正当时?
下一篇:没有了